盧校長與你同行: 制勝DSE:解讀《登樓》(03/03/2020)
- Details
- Category: Latest News
二零二零年三月三日(二)
盧校長與你同行:
制勝DSE:解讀《登樓》
杜甫,愛國詩人,一生仕途不得志。安史之亂期間,生活非常艱苦,然而,他沒有放棄愛國之心。
杜甫的詩以反映現實為主,記載了唐代由盛轉衰這段歷史。
杜甫被稱為「詩聖」,他又開啟了「詩史」——詩中記載了國家的狀況,亦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
我在初中時讀過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當年沒有什麼感受,後來才知道杜甫甚有愛國情操呢!
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以下是我閱讀《登樓》的心得:
第一句:「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樹近高樓,春花盛開,登樓理應是最佳的賞花方法,亦應該是開開心心的。哪為何詩人這麼傷心呢?
詩人在登樓之時,正值國家「萬方多難」之際——吐蕃入侵國土、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等。朝廷內外交困,這叫一位愛國詩人怎不傷心?
詩人以「春天百花開放」的美景與「國家動亂」成反襯,來突出自己的愛國情懷。
第二句:「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春回大地,「錦江」兩岸的「春色」回來了。然而,這對詩人來說,又有什麼特別呢?
眼前的景象,只像玉壘山上的浮雲,從古至今,一直變化,虛浮不定。
第三句:「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詩人渴望見到的,是北方朝廷屹立不倒,千秋萬世,國勢昌隆,以致西面的寇盜不敢犯境。
第四句:「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可憐後主還祠廟。」詩人記起蜀國後主劉禪昏庸,遭曹操滅國,被挾北上,更客死異鄉;就連這樣的人帝王,還有人為他設下祠廟。——詩人慨嘆後主昏庸以致亡國,隱晦表達對朝廷昏主的擔憂。
「日暮聊為梁甫吟。」講諸葛亮日暮唱吟《梁甫吟》實為用典故。《梁甫吟》內容講述希望明主賞識自己,得以報效明主、輔助國政。傳說諸葛亮隱居隆中之時便常吟唱《梁甫吟》,終得到明主劉備賞識。因此,杜甫在此引此典故,實是要表達自己如諸葛亮相似,渴求明主加以輔助,現實卻苦無報國之路。
希望以上的分析對大家有所幫助!
盧校長
(請家長轉發給孩子並與孩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