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驢教你︰中華文化四十天,文道合一學做人 [小五至中二](15/4/2020)

二零二零年四月十五日(三)(Day 33)

孺子驢教你

中華文化四十天,文道合一學做人

[小五至中二]

內容:

  1. 目中無人
  2. 媒體教育(1-3)

甲部:

「經典成語四十」(文言原文)

「 目中無人」

  1.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      從前齊國有個很想得到黃金的人,一大清早,穿戴好衣冠,便前往市集去。

  1. 適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因攫其金而去。

        ⁃      前往(適)賣(鬻,粵音育)金的地方,看見有人手中拿着(操)金器,便從他手中奪取(攫,粵音霍)金器,之後逃去了。

  1. 吏捕得之。官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      捕快後來把這個人捉住了。便問他說:「你看不見有人在店舖裏面嗎?為何你(子)還敢搶走別人的金器呢?」

  1. 對曰:「取金時,不見人,徒見金耳。」

        ⁃      他回答說:「搶奪金器的時候,我看不見人,只(徒)看見金啊!」

「目中無人」這個成語,也有人叫它作「齊人攫金」,意思是指一些人眼中只有慾望,完全看不到或不理會其他的人。

例句;

上課的時候,你經常自說自話,不聽從老師的指示,不理會同學的感受,就算聯絡了家長,還不知天高地厚,你實在「目中無人」了。

挑戰一:

做做筆記,把學會的文言字詞和道理記下來。

挑戰二:

不看語譯,再看原文,看看能否明白: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官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時,不見人,徒見金耳。」

挑戰三:

為原文加上標點符號: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官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時不見人徒見金耳

乙部:

「文言古訓學做人」

「媒體教育」(1-3)

以下是另一句與「媒體教育」相關的三句文言古訓:

  1.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事物,會看出不同的面貌。有時候,要抽離事物,遠一點看,保持客觀,才能看得見事物的全貌。

        ⁃      有時候,真的「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大家要小心謹慎。

  1. 「是是非非謂之智,非是是非謂之愚。」——《荀子》

        ⁃      能判斷對的是對的、錯的是錯的,這是智慧;把錯的判斷為對的,又把對的判斷為錯的,這是愚昧。

        ⁃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醒我們要學會謙卑,要認識自己的無知。不了解,卻以為自己十分了解,其實是很危險的。

  1. 「流言止於智者。」——《荀子》

        ⁃      智者能判斷謠言,分清謊言,不感情用事,時刻保持客觀、理性和清醒,不受大話所矇騙,也不會以訛傳訛。

大家一起努力,互勉!

盧校長

(請家長轉發給孩子並與孩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