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驢教你︰中華文化四十天,文道合一學做人 [中三至中六](21/4/2020)

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一日(二)(Day 39)

孺子驢教你

中華文化四十天,文道合一學做人

[中三至中六]

  1. 諸葛亮《出師表》

        ⁃      除了自述對先帝和後主忠貞之心外,還指出只要夠團結,上下一心,就算別人的形勢比自己強,仍有取勝的機會。

        ⁃      治國之道:後主要

        ⁃      (1)廣開言路(誠宜開張聖聽),保持自信(不宜妄自菲薄),以免說錯話(引喻失義),得失賢臣良將(以塞忠諫之路)。

        ⁃      (2)執法內外公平如一(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賞罰分明(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      (3)親賢臣、遠小人。

  1. 蘇洵《六國論》

        ⁃      用六國破滅的原因來提醒當權者,不要用割地的方法來賂入侵國土者的心。

        ⁃      這樣只可來換取短暫的平安,更會有反效果,挑起入侵者無窮的貪婪。

        ⁃      反而用賂敵國的地和心機來善待臣子、將領,努力自強,把國家轉虧為實。

        ⁃      六國破滅的原因:(1)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2)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1.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      柳宗元最初被貶永州之初,「恆懦慄」,於是遊山玩水,派遣內心的不安。

        ⁃      突然發現西山,最後站在西山之至高處,醒覺到自己要學像西山,不與培塿為類,更追求與造物者同遊。

        ⁃      最後,柳宗元的心態改變了,由起初的「恆懦慄」轉變成「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1. 范仲淹《岳陽樓記》

        ⁃      范仲淹寒窗苦讀,最後做官,卻又被貶。

        ⁃      在失意之中,范仲淹提醒自己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亦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范仲淹時刻記掛天下人之需要,「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

        ⁃      你現在知道《岳陽樓記》為何能流傳至今嗎?

  1. 孟子《魚我所欲也》

        ⁃      孟子認為生命是寶貴的,應好好保重。

        ⁃      然而,孟子認為遇上比生命更寶貴的義,而生與義兩者之間只可取其一,那便選擇捨生取義了。

        ⁃      孟子提醒不要讓利益、享受和虛榮而慢慢蠶食我們捨生取義的心。

  1. 莊子《逍遙遊》

        ⁃      「大道」之用,不是人人明白——大葫蘆、不龜手之藥之寓言。

        ⁃      「大道」在人眼中的無用,其實正是它的大用,讓人不被利用,活得逍遙——大樗樹的寓言。

        ⁃      這「大道」是誰呢?

  1. 論仁、論孝、論君子

        ⁃      孝:養、敬、情、順、承、幾諫、自立、把握機會。

        ⁃      君子:病己無能,不病人不知;反求諸己,過而能改;講求忠信,恥言過行,過而能改;看重學習,求義求禮求忠信;不懼不憂,內省不疚,坦坦蕩蕩。

        ⁃      仁:克己復禮,視聽言動也求仁;仁者安仁,富貴貧賤也處,時時刻刻不離仁。

  1. 韓愈《師説》

        ⁃      韓愈指出「學道者」應從師,否則便惑之不解;而師者,不分年齡,不分地位、不分先後——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聖人無常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1. 荀子《說學》

        ⁃      荀子指出人不可以停止學習,藉以提升自己(青出於藍),改變自己的品格(輮以為輪),建立做人的原則(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      君子生非異也,他們懂得假借學習來改善自己。

        ⁃      學習的精神在乎「不捨」和「用心一也」。

  1. 廉頗與藺相如列傳

        ⁃      整篇文章由三個故事組成: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      文中描述藺相如智勇雙全、看通人情世故、情急之下智生、對國家忠心耿耿、把生死置諸度外、懂得以大局為重、能夠退讓並忍受屈辱。

        ⁃      文章亦描述廉頗有勇有謀之將才,而他的勇氣,不單用於打仗,也用來面對和坦白承認自己的錯誤。

  1.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      辛棄疾有一股強烈愛國的心。他因身己的背景而不被國家重用,他卻時刻記掛國家的苦難。

        ⁃      在元宵之夜,辛棄疾內心對國家的憂心,不能被粉飾太平的元宵節氣氛所掩蓋。

        ⁃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快樂熱鬧氣氛當前,辛棄疾看不見快樂的原因,他的心和那志同道合的人的心,仍歸屬那燈火欄柵處。

  1.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      蘇軾乃驚世奇才,他曾感懷身世,自己的際遇為何遠遠比不上歷代的風流人物?

        ⁃      蘇軾最終看破了,自嘲自作多情,「多情應笑我」,透過幽自己一默,來接受殘酷的現實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份。

        ⁃      最後,蘇軾更學會放下,「一尊還酹江月」,放下自己內心的創傷,以更超越的心態來看自己的人生。

  1. 李清照《聲聲慢·秋情》

        ⁃      人生是可以非常無常的。李清照前半生順利得令人羨慕;後來北宋滅亡,被逼逃難到南方,途中心愛的丈夫離世,是不是很大的人生波折呢?

        ⁃      面對無常,李清照用了七雙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才能勉強表達自己內心的「愁」。

        ⁃      你能面對人生的無常嗎?

  1. 月下獨酌

        ⁃      李白獨自一人飲酒,卻邀請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作陪客,一起在花間喝酒,一起舞劍。

        ⁃      李白真有創意,真懂得自娛。

  1. 登樓

        ⁃      國家的苦難,與杜甫登樓時看見美景成為對比,看到的美景反而令杜甫感到傷心。

        ⁃      此情此景,杜甫仍心繫國家,並表達出對國家的祝福與期望。

  1. 山居秋暝

        ⁃      王維官運亨通,卻不太享受。

        ⁃      他寫了山居秋暝,表達出他對在生活方面「空」、「清」、「靜」的嚮往。

簡簡單單,希望能幫助大家!

盧校長

(請家長轉發給孩子並與孩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