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驢教你︰中華文化四十天,文道合一學做人 [中三至中六](19/3/2020)

二零二零年三月十九日(四)(Day 9)

孺子驢教你

中華文化四十天,文道合一學做人

[中三至中六]

學習範圍:

  1.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六)
  2. 韓愈《師說》的智慧

甲部:

「文言古訓四十天」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

我個人認為,要認識一個人,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觀察他的朋友,或者準確一點說,是觀察他如何對待朋友。

《史記》中有句類似的說話:「不知其人,視其友。」

不過,做了超過半個世紀的人,我發現了另一個類似的方法來認識一個人,就是觀察他如何對待家人。按我的觀察,不少人對朋友很好,但回到家裏,便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上一篇文章談及「修身」,就是做好自己,凡事「過得到人」,也要「過得到自己」。學習做好自己,要把信念先在自己身上實行。「己所不欲」的,就「勿施於人」了;自己能「立」、能「達」的,才可作於別人身上。——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就是這個道理了。

離開「自身」的場景,下一站便是「家」了——「齊家」,與家人建立恰當的關係。

作為兒女的,就要學會「孝」;作為兄弟姊妹的,就要學會「悌」;作為父母的,就要學會「慈」;作為夫婦的,就要學會「相敬」與「和順」。各按其職,各就其位。

——各人要以其他人的好處為考慮,也要時時刻刻做好自己的本分。

「相見好,同住難。」因此,尤其在疫症蔓延、學校停課期間,同一屋簷下,一家人緊緊迫在一起,難免會有磨擦。作為兒女的,要特別留意以下幾點:

  1. 要孝順父母,不要向父母大發脾氣。孔子說:「色難。」原來自古以來,兒女「不駁嘴」,對父母保持「和顏悅色」,是一個大挑戰。《雅各書》一章十九節說:「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
  1. 也要做好自己本分——好好學習、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等,以免父母擔心。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孝經》也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父母最擔憂的是子女的健康,所以大家在做好本份的同時,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以免父女操心擔憂。
  1. 香港經濟急促下滑,家庭的經濟狀況或多或少會受到衝擊,試問父母們,怎會沒有壓力?作為兒女的,應多點體恤父母的難處,在壓力之下,父母也會有情緒,大家要多多體諒他們啊!
  1. 「珍惜眼前人。」在困難之中,有機會和大家一起面對,對我來說,實在是榮幸。我的爸爸和媽媽已離我遠去,我還很掛念他們呢!請記住這句歌詞:「最心痛是,愛得太遲。」

大家謹記孝順、孝順,繼續孝順。

乙部:

「篇章智慧四十天」

「韓愈《師說》」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古文運動的推動者。今天讓我們看看,韓愈在《師說》中,給了我們什麼智慧?

  1. 韓愈指出人誰無惑,有不明的地方而不去問人,疑問便終身不解了。——中醫也說,不通則痛,因此,遇上不舒服的地方,便要盡快求醫,閉塞通了,自然不痛。
  1. 那麼向誰求教呢?要找老師,也應有要求。香港曾興起一些所謂「人生導師」,其中有些「導師」,簡直是「瞎子引路」,不要輕易誤信。韓愈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1. 那麼「道之所存」的人在哪裏找呢?《論語》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傳不習乎?」是說教人的人必須是談道又行道的人。因此,不要單看樣貎、身材、衣着、打扮、學歷、宣傳、人氣等,要看看他們知「道」或不知「道」,要符合「道之所存」的標準,才好找他做老師。
  1. 大家也要虛心學習,韓愈說,不論地位高低、年齡長幼,只要「道之所存」,便可當他作自己的老師了。——「學無前後,達者為先」「不恥下問」。
  1. 人是不會樣樣精通的,所謂「各有所長」,韓愈認同孔子之「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其他人必定有「高於自己」而「值得學習」的地方,「聖人無常師」,也就是基於這個原因了。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長。」——《哥林多前書 》三章六節

大家要互相幫助來促進「明明德」與「親民」之大任。然而,大家還要在神面前謙卑,無論大家的學識如何廣博,也不要自高自大啊——神才是真理的掌門人。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九章十節

盧校長

(請家長轉發給孩子並與孩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