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驢教你︰中華文化四十天,文道合一學做人 [中三至中六](23/3/2020)

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三日(一)(Day 13)

孺子驢教你

中華文化四十天,文道合一學做人

[中三至中六]

學習範圍:

  1. 孔子人生六階段(一)
  2. 孟子《魚我所欲也》的智慧

甲部:

「文言古訓四十天」

「孔子人生六階段」

一連幾天,談了《大學》提出之「八條目」——那八條?

今天開始另一個系列的話題,就是孔子的人生六階段。孔子作為「萬世師表」,必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

由此看來,孔子的人生可分為六個具「表現指標」的階段:

  1. 十五歲:立志於學,知道修己
  2. 三十歲:鎖定志向,立己立人
  3. 四十歲:困而不惑,迷而不惑
  4. 五十歲:明白限制,領悟天命
  5. 六十歲:毀譽不動,內心安然
  6. 七十歲:從心而發,活學活用

明天開始,逐一談論。

(「八條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乙部:

「篇章智慧四十天」

「孟子《魚我所欲也》」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談仁,孟子論義。讓我們看看孟子的《魚我所欲也》給我們什麼啟示;

  1. 在日常生活中,離免有取捨的時候。——「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1. 當涉義的大原則時,有人甚至會作生死之間的取捨——「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義者也。」「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1. 然而,生命是寶貴的,可以的話,必須要保重生命,不可魯莽輕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 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1. 捨生取義的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家選擇保存它與否。——「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 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貧窮人也有這個本性,有些生活上極為缺乏的人,也會為了個人尊嚴的緣故,拒絕別人施捨一些維持生命基本需要的東西。——「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      有些起初表現得不錯的人,最後卻經不起誘惑,因為利益、安逸、享受或認同而放棄義的原則,一時忘記本性。——「此之謂失其本心。」

⁃      發揮、不發揮這個本性,實在是人的選擇。

大家要一起努力啊!

盧校長

(請家長轉發給孩子並與孩子分享)